镇江市加强区域智慧健康工程建设--让医疗信息在区域卫生信息平台“跑”起来
2013-11-04 10:13 来源: 人民论坛网 作者: 朱月兰
镇江市根据实际需要和公立医院改革要求,以实现标准统一、功能完善、数据共享、互联互通为目标,全力打造满足不同层面需求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探索创建“区域智慧健康服务模式”,有效地推动了智慧健康服务体系的整体发展。
一、完善顶层设计,建立信息中心和智慧健康研究院
2010年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起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局领导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工作小组,同时成立卫生信息中心。为能使信息工作可持续发展,与专业医疗信息公司合作成立智慧健康研究院,聘用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经信委及两大医疗集团的专家,统筹规划,顶层设计、实地研发,全面推进卫生信息化工作。为实施“区域智慧健康服务模式”铺设了科学有效的基础。
二、扩大覆盖面,拓展信息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
横向到边,全面普及基层医疗卫生信息系统。建立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基层医疗信息系统,实现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医疗及基本公卫信息系统一体化,目前全市已建立网络化电子健康档案113万多份,建档率达87%,全面使用“3+X”移动随访及网格化管理系统,为社区实现零距离服务提供有力支撑。
纵向到底,率先实现与省级平台的对接。在区域平台逐步完善的基础上,率先完成和省平台的技术对接,句容市平台的信息也和市平台实现对接,省、市、县三级平台的架构在镇江率先得以体现。 “区域智慧健康服务模式”得以高效正常地运行。
三、注重应用,整体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
建立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集团医院信息系统。镇江市康复医疗集团和江滨医疗集团所属二级以上医院已全面使用与LIS、PACS系统对接的电子病历信息系统,实现了以居民身份证号为主索引的电子病历摘要查询和集团内基本医疗信息的共享。
建立集团与医疗机构的单学科远程会诊系统。城市医院的支持提高了基层的诊疗水平,减轻了三级医院的门诊压力,同时也使患者享受到基层收费、三级医院的服务。
建立集团临床检验、检查中心。患者在集团下的任何一家医疗单位包括社区服务中心完成标本采集和缴费,由配送车直送集团中心,由集团中心相应部门统一处理,结果通过平台直接返回到就诊点医生工作站,辅助基层医生诊断用药。实现了病理、检验及影像的集中检查和阅片管理。
建立区域无纸化双向转诊系统。通过区域平台实现患者的双向转诊以及诊疗、检查检验等患者信息的共享。上转病人,上级医院的医生可以通过转诊平台调阅患者的健康档案及在社区的诊疗过程信息;下转病人,社区医生通过转诊系统查阅患者在上级医院的诊断、用药、检查检验结果及康复治疗的建议。 “区域智慧健康服务模式”在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中起了重大的作用。
四、数据挖掘,有力提高职能部门的管理效率
建立了综合卫生管理系统,为医政、基妇、人事、组宣、食卫及监察室等部门提供了数据采集及报表分析平台,各医疗卫生单位通过该平台及时上报报表及各类业务信息,利用平台强有力的自动采集与汇总分析功能,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同时通过对基层业务系统数据的提取与挖掘,实现对基层的医疗服务、医疗行为、药品、卫生资源等的有效监管,为实现非现场监管提供有力保障。“区域智慧健康服务模式”的功能得到了充分的运用。“
五、信息共享,方便居民参与健康管理
开通便捷的预约诊疗及居民健康档案查询功能,居民在任何一个可以上互联网的地方即可完成市直各医院的专家及普通门诊的挂号;通过个人身份证还可以查询自己的健康档案信息,以及在江滨、康复两大医院的检查检验结果,书写健康日志,在社区服务中心建立自助体检
小屋,体检信息及时传输到健康档案系统;同时还在疾控网站上开通体检信息查询功能,极大的方便了居民,促进了医务人员与市民的互动,实现了市民参与健康管理。镇江市“区域智慧健康服务模式”在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发展中显现了可喜的实效。